会同新闻网7月12日讯(实习记者 朱毅)一说“塘枧黑猪”,就得说说“张存理6头黑猪助脱贫”的故事,若水镇塘枧村村民,提起张存理都会竖起大拇指。
张存理没学过专业养殖,他决定发展养猪完全是因为家猪一次“意外怀孕”。“最开始看到这窝猪仔就觉得有些奇怪:1胎6头,除了一头花猪,其余都是肤色变异的黑猪。”张存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张存理18岁就只身南下闯荡,风雨飘泊二十多年,换过各种工作,但没有存下多少钱。2013年,因家中老人身体状况比较差,张存理带着媳妇决定回家创业。万事开头难,创业初始,张存理缺少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合适的项目,只能先发展一些传统产业,养猪、养鸡鸭、种田过着日子。直到他养的母猪产下一胞与众不同的猪崽,他就起了心思,留着这些黑猪养大,看看与其他的家猪有何不同。
“它们肉质口感很好,比较香甜,瘦肉率也比较高。我把猪肉拿到集市上卖,一头黑猪不到几个小时就卖完了,全是老顾客买的。”因为黑猪的市场反映比较好,所以张存理沉下心来,开始培育黑猪品种,将养猪规模扩大,计划实施产业化。时年45岁的张存理,黝黑的肤色,衣着朴素,个子不高,壮实憨厚,握着他手,有些粗糙,但很有力量。
“老张是我们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看到他自己能够找准产业,我们村特意在2016年推送他去安江农校学习专业养猪,希望他能够依靠养猪早日脱贫致富。”塘枧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张瑞说道,当听到张存理准备发展黑猪养殖,村支两委都到考察,确定产业有发展前途后,还帮他申请了扶贫产业贷款,用于扩展规模。
“今年差不多卖了50多头猪仔,前段时间有个客人来考察,一下就买了三十多头猪回去。”张存理一边介绍养猪场的情况,一边用玉米粒伺候着猪舍内一头头肥头大耳的“财神爷”吃“午饭”。猪舍稍显简陋,一群小黑猪在过道扭着小屁股“哼哼”地来回奔跑,不时钻进猪舍和猪妈妈亲昵。记者在猪舍,发现一头比较特别的猪,健壮的身躯布满了坚硬的毛刺,外凸的嘴角长着獠牙,显得凶狠,还不时用头将猪舍铁栏撞得砰砰响。张存理让记者稍离远些,他介绍,这是今年正在开发的新品种——塘枧野猪。
“这是我今年刚修的新猪舍,下一步我要重点发展放养猪,所有的猪都放养在后面这片田地里,为了保持肉质口感,都用米糠和玉米等绿色饲料来喂养。”张存理还告诉记者,他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刚申请了2万元的创业资金,预计7月中旬到位,用于修建放养场地。
?离开的时候,这位质朴的汉子握着我们的手,一再表示感谢,虽然他是贫困户,但在脱贫的道路上,他志气高昂。他说等自己的富起来了,就带着周围的群众一起共同致富。2017年7月,张存理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编辑:redcloud
来源: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17/07/12/706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