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昊喜和他的牛在一起
会同新闻网7月13日讯(实习记者 吴鹏 梁玉婷)“在外面打工不能一辈子,回家搞养殖虽然累,但能多陪陪家人,现在政府政策好,对我们贫困户关怀到位,我也想趁机早日脱贫。”金子岩侗族苗族乡长寨联合村12组村民黄昊喜打着赤膊,吆喝完牛群,转头谈起今年务工返乡搞养殖的初衷。
黄昊喜养的鹅
今年44岁的黄昊喜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县今年“六个一”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他回家搞起了养殖。
“我养了14头牛、30多只羊、30多只鹅、50多只鸡、10多只兔子,本来还有一丘田养了点泥鳅,被大水冲得差不多了,”黄昊喜介绍着自己的产业,心中充满感激,“特别感谢政府和领导对我们贫困户的关怀,如果不是他们为我出谋划策,我真的不知道能做点什么”。
黄昊喜的父亲在喂鸡
谈及未来,黄昊喜说道:“现在我的规模不大,但是只要肯做,还是能行,我有信心今年脱贫,明年我打算扩大规模继续搞养殖”。
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马良田带我们来到劳作能手——杨友生家。“杨友生,他特别能吃苦耐劳,还很好学,有什么农作问题都来找我解答,我去村上讲课传授农作知识,他一次也没落下。”
杨友生在酿酒小作坊里
见到杨友生时,他上身一袭浅绿衬衫,穿着一条西装裤,凝视着刚烧出的米酒,满眼爱惜。“我的米酒和别人的不一样,我酒胚子要存缸里一个多月才烧,所以米酒口感更好,大伙都自己上门来买,我都不用自己出去卖,”提到酒,粗犷的汉子打开了话匣子,“有时间要研究下酿药酒,我买了几本书,想学习一下。”马队长说杨友生好学,这么一看,果真不假!
“我那2亩蓝莓,今年怎么说都该有收成了,造的那200亩林就要等以后咯,”杨友生开始了“自卖自夸”,“我还种了30亩地,造酒的米就不愁,今年还养了5头猪······”
杨友生的三只小猪(另两只稍大在另一个圈)
当记者问他干这么多的活辛不辛苦、值不值得时,杨友生的妻子胡秀英在一旁开了腔,“在我们农村,要想摆脱贫困除了勤劳多动手还能做什么,再说现在的政策好,我今年油菜籽、谷种、肥料都是领的,不用花钱,还免费上课教我们种植技术”。 杨友生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正是因为他好学、肯钻、肯干,2015年就脱了贫。
长寨联合村是县委副书记曹伟志的联系点,曹伟志多次在深入村组检查指导扶贫工作时强调,要精准指导村民选准“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实行一地一策,一户一计,通过产业扶贫,增加群众造血功能,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贫困人口的收入。
杨友生介绍要存缸的酒胚子
据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马良田介绍,长寨联合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520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28.1 %,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5.6 %,其中2014年脱贫1户5人,2015年脱贫13户61 人,2016年脱贫21户91人,今年打算通过精准实施“六个一”扶贫产业项目,让剩下的 95 户 363 人全部脱贫,从而全村整体摘帽。
编辑:redcloud
来源: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17/07/14/706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