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青山是旧游,青山沅水不知秋。炊烟入梦明清巷,昨夜门前泊客舟。”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明清古村高椅,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抚袖拂尘,识得古村真面目
位于湘西南的会同高椅村始建于唐宋,成形于元代,兴盛于明清,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村旁静静流淌的巫水,助其成为曾经的水陆交通枢纽、历史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尴尬反成全她保存了104栋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高椅古村由于民居建筑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被有关专家誉为“江南第一古村”、“古民居建筑活化石”、“古村落发展建筑史书”、“民俗博物馆”、“耕读文化完美典范”等。
“为保护高椅古村这一青山绿水间的耀眼明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委县政府就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据高椅景区管理所负责人杨武强介绍,2006年,高椅古村经保护、申报,整村范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古村、国家级AAA旅游区;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侗族);2014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试点村,并成为国家文物局首批51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试点村之一;2016年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017年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9月,会同县把高椅古村整体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纳入县委县政府重大产业项目来抓,全面启动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被列为怀化市重点项目。
修旧如旧,小处着眼大手笔
高椅古村是一个以杨姓为主聚居的大村落,整个村寨共630多户2300余人。由于村庄人口密度大,给古村保护与开发带来较大困难。为此,会同县在古村外围建设新村,将部分村民从古村内迁出,减轻古村人口压力。在新村建设中,会同县坚持大手笔、高标准、前瞻性原则,统一规划,新村一期共建设34套样本房,拟将110余名村民从古村迁出。目前,该新村一期移民样本房建设工程过半,新卫生院和乡政府公租房、便民服务中心等基本完成;新村道路、新农贸市场正在紧张推进,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据会同县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办干部梁筱华介绍,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总投资约25200万元,项目遵循“活体村落、原态保护、产业支撑、文化挖掘”的原则,全面实施文物本体保护与维修、村落环境综合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保护性新村建设、交通条件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传统村落管理创新、产业支撑拓展建设等。并以高椅古村古建筑群的保护与恢复为核心内容,以民俗风情的传承为主要轴线,打造“山水相依、宜居宜游”的传统古村落。近三年来,累计启动完成了57个子项目,投入资金9800余万元,投资规模之大,工程项目之多,涉及领域之广都是前所未有。
相比这样的大手笔,高椅古村保护更多的是从细微之处着手。穿行于古村小巷,下寨家祠、十甲凉亭、月光楼、望月亭等一幢幢明清古建筑经过维修后修旧如旧;古村小巷内一块块新颖注目的标识牌、导览图、景物介绍牌等古色古香;青青石板路、弯弯菜园篱、一砖一瓦一墙一壁,无不流露着岁月沧桑……谈起古村变化,来自怀化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说:“古村处处给人清新、古朴的感觉,整个景区品位和形象都有了很大提升。”
活体升级,硬环境助升软实力
“古村保护,保护的不仅是外面的房子,更多的是古村的田与人……高椅就是一个普通的村,耕读人家,500年的传承,核心是安居乐业……‘激活’古村,让高椅再活500年”!2014年,会同县政府邀请中国乡建领军人物、北京绿十字创始人孙君对高椅古村进行整体规划修复。组织成立了以保护利用好高椅古村为主的三原色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规划并动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5亿元的高椅乡翁江村至若水镇鲁冲村公路改建工程,大幅改善高椅古村交通状况。此外,县委书记杨陵俐自当宣传大使和策划大师,与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一道研究制定了高椅古村“5:2:3”发展规划,即该村5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20%的人从事旅游业、30%的人进行配套服务,提出了“让古风留存,让绿色重现,让年轻人回家”的目标和理念,为其注入了强大动力,掀起了高椅古村整修保护热潮。
目前,高椅古村完成了景区内75栋古建筑文物本体修缮并活态使用;集镇道路和古村核心区道路实施了改造,其构成村落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水井、池塘、田坎、沟渠、山体等要素完成修复;村团消防工程和防洪堤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开展“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改水、改电、改厨、改厕、改栏)运动,完成了“六到农家”项目,对脏乱差、乱堆乱放、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整治,把村庄内各种网络线地埋,实现“三网合一”;实行乡村卫生网格化全天候保洁管理;完成了月光楼、林管站片区生活污水处理管网铺设和污水处理池建设,资源分类中心、月光楼前望月亭和公厕、汽车站前场坪等重要空间建设及民众影剧院维修加固、15栋古村临街立面风貌改造、景区大型建筑物风貌改造;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以及空闲地、边角地实施绿化美化,对村内池塘、农田、水井等进行清理整治,并种植优质荷花,基本实现了天、田、人、房整体合一。
“高椅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主要分高椅旅游综合服务区、古民居建筑观光区、巫水休闲旅游区、农耕文化旅游区。”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高椅古村通过活体升级,用硬环境助升软实力,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及大湘西精品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契机,着力打造全省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核心景区、全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带动全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同心共建,社会资本来助力
“前几年,我一直在外打工,2016年春节回家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三香酒店’。”高椅村民黄新良一边忙着接待刚到的一批10余人的长沙游客,一边乐呵呵地说,随着高椅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的推进,吸引了许多曾经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家创业。除了酒店,他自己还投资20余万元,把家里的6间老房改造成了民宿,他还计划着成立一家土特产公司,带动村民致富。
“高椅村曾举行古村保护与利用项目推进誓师大会,全村党员、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签订责任书,誓言共建和谐美丽、宜居乐业家园。高椅退休老干部杨成进长年定居在外,为了支持古村建设,也投资10余万元把自己高椅的房子改造成了精品民俗客栈交人打理。”黄新良说,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引导下,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纷纷参入高椅古村保护利用项目建设,高椅古村由社会资本经营的山庄、酒肆、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
民生改善,近利更促思远益
一栋栋没落衰败的古宅陡然复活了,一个个新建或改建的冲水公厕干净卫生。房好住了,路好走了,日子美了。高椅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利用项目建设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实惠,更促使居民积极思索古村的明天。
“高椅村发展应是‘高定位,低消费,大战略,小切入’的模式。高定位就是做好古村落,超越古村落;低消费就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简约、重复、生态;大战略就是高椅不要成为过度商业区、为旅游而旅游,它是一张名片、一个经典与传统熔合的农业活化石,吸引人来是她的价值;小切入就是修旧如旧,不大动高椅村,不破坏传统的自然经济,呵护高椅村的自治与德尚和雅,并融入新的自治管理。”人们达成这样的共识。
高椅古村重生了,人的思想也随之重生,人们积极探索起建设发展的新机制。据该村村民、项目组工作人员杨运吉介绍,“政府垫资修缮”、“租赁保护利用”、“收购保护利用”、“土地置换、产权转让”等创新模式,加强了对村落文物古建的修缮保护;成立全市第一个乡村内置金融组织——高椅村弘孝养老互助合作社,通过养老互助,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村委会成立“高椅村劳工队”,组织在家青壮年参入古村建设,增强保护利用工作激情;成立“老人协会”,让老干部、老党员等老人为乡村建设和管理贡献力量;引导农民自主成立村民理事会,负责监督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其“组织、服务、监督、宣传、调解”等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将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商业诚信等纳入其中,以实现村民自治、民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
不忘初心,文化传承记乡愁
高椅古村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其中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至今仍遗存并流传。除了古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的高椅也有很多当代的文娱活动,山歌对唱,树叶吹奏,打花棍,舞狮,扛土地等。劳作之余,丰富普通的生活。
高椅的美,是由内至外的美,是文化熏染的美。为让明清故园——古村高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椅古村恢复了一些农村合理的习俗,祭天供祖,修复宗祠,“三月三”及“四月八”等传统活动持续开展,树清白家风,倡家国情怀;整理编撰出40多万字的《高椅的故事》,打造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高椅一台戏”;积极引导动员傩戏“杠菩萨”、高椅傩堂面具雕刻、剪纸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挑选适合的年轻人进行针对性培训,组织开展技艺展演传承活动;与湘潭大学合作,对高椅古村民俗风情和侗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完成高椅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并成功入选住建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为高椅成为游客“前世今生的守望,轮回寻觅的故乡”打下基础。
历久弥新,古风新韵荡村头
“老铁们早上好!今天我们古村赶集,我带你们赶集去。”高椅古村“网红”农民“江南哥”黄新良身穿侗族服装,挎包里备好充电宝,举着手机穿梭在古村街头,从当地赶集的民俗介绍到各种土特产,只要是好看的好玩的,都是他网上直播的节目内容。
“通过网络与网友推销家乡高椅古村,让我很有自豪感。”黄新良说,“直播”开通来,高椅黑泡馇、高椅黄牛肉、红坡贡米、火塘腊肉等土特产通过平台走出了深山古村,古村老资产变现新资源,带动了村民增收,不久前,远在天津的一名大学美术老师看到他的直播,打算带60名学生前来高椅采风,电话联系要他帮忙安排行程。他说,他正计划着把村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成立一支网络直播小队,收集古村古宅故事,借助网络直播平台传递真实的古村生活和面貌,向外界推销自己的家乡,让更多人了解高椅,来到高椅。
从高高的马头墙,到错落有致的窨子屋,从细致精美的雕梁画栋,再到清爽整洁的青石板老街、神秘秀丽的红黑鱼塘……古色古香的美景映衬着张张迷人笑脸,会同古村高椅,溢出的满是美丽、和谐而独具魅力的古风新韵。
编辑:redcloud
作者:何乐川 梁筱华
来源: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18/01/24/706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