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同新闻网5月3日讯(记者 胡江勇) “太吓人了,看起来肉都麻…”5月3日上午,记者在林城镇排子村马路边看到,一棵10米高的白杨树,枝无片叶,密匝匝的“毛虫”在树干和树枝上缓慢蠕动,枝叶顶端的虫子不时掉到地上。
“这棵杨树每年都发虫,今年特多,密密匝匝,罕见……”村民粟运良告诉记者,5月1日傍晚,他发现有虫子在树上爬,没有在意,一晚上,整棵树树叶被虫子吃得精光,他拿农药喷洒,因数量太多,没起多大作用。目前,村里已约请农林部门前来帮忙处理。
下午,记者来到县林业局进行咨询,经林业技术人员初步鉴定,该虫为绿尾天蚕蛾幼虫,呈黄绿色,着生肉突状毛瘤,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横带;成虫豆绿色,翅粉绿色,前后翅中央各有一椭圆形眼斑,外侧有1条黄褐色波纹,后翅尾状,特长,40mm左右。
林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5月中上旬是绿尾天蚕蛾幼虫高发期,气温回升,加之连日降雨,绿尾天蚕蛾幼虫频发。该虫寄居于柳树、枫树、杨树、樟树等枝叶上,幼虫食量大,一只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是农业害虫。
“调配高浓度的‘杀虫双’进行喷洒,防治难度不大……”县林业技术人员提醒村民,成虫发生期,可使用黑光灯诱杀;幼虫期可用10%氯氰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5%马拉硫磷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5000倍液,于傍晚时用药,采用淋洗喷雾法,使药液喷透树冠枝叶,即可防治灭虫,村民不必恐慌。
编辑:redcloud
来源: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18/05/03/706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