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新闻网5月14日讯(记者 何乐川)“她是我们这一带的‘兔王’,养殖基地常年存栏种兔3000到5000只,年销售肉兔10多万只,这等养兔规模,就是天上嫦娥知道,也会羡慕!”说起“兔王”胡艳云,会同县林城镇渡头村村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胡艳云的獭兔良种繁育基地就坐落在渡头村木叶山中。1200余平米新建标准化厂房内,一排排立体兔笼整齐划一,从饲料喂养、供水、粪便清理都实现了全自动控制。笼内肥壮的白兔悠闲吃着饲料,见有陌生人靠近,显得有些局促,不停在笼子里转来转去。
70后创业者胡艳云,做过酒店司仪,到孵化场打工学习过孵化技术,开办过孵化场,还经营过鞋店,做过木材加工。“只要可以合法赚钱的门路,我差不多都试了试。”胡艳云总结自己的经历说,靠坐在墙角晒太阳,等不来“钞票雨”,找对路子致富就要不停“折腾”,除了不停奋斗、尝试,没有“捷径”和“偏方”。
2013年,一个偶然机会,胡艳云在河南一朋友的獭兔养殖场发现商机,“獭兔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草食性动物,兔肉高蛋白、低脂肪,是美味食材,兔皮用于加工中高档皮草,主要用于出口,远销韩国、俄罗斯一带。”獭兔优质的皮毛及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她,敢闯敢创的胡艳云2014年便与人合伙从河南引入种兔540只,开始了獭兔养殖再创业。
“刚谈好场地,两个合伙人就半途撤资……”讲到租下“木叶山”荒地20年经营权给獭兔“安家”的艰辛创业历程,要强的胡艳云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坚韧的力量。
“遇到困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胡艳云说,养兔致富道路并不平坦,养殖技术和经验就是最大考验。通过一路摸爬滚打,2014年创业当年,成功繁育出售商品兔1.6万只,找到了养殖致富之路。
为实现獭兔饲养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仔率高的目标,胡艳云还从兔子的适口性、成长速度及健康角度出发,在獭兔饲料加工方面申请了两个发明专利。
目前,其养殖基地已成为怀化、靖州、通道等地多家兔肉馆的长期供货商,并为湖南医药学院提供实验用兔。
为带领家乡贫困农户共同致富,胡艳云整合资金,成立木叶山兔业有限公司,把獭兔养殖基地打造成集肉兔养殖、配套生物有机饲料、兔肉加工、餐饮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多元化经营模式,与贫困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和幼兔、饲料供应、保护价收购“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养殖獭兔增收;合作社经营所获利润按合作社、村委会、贫困户1:2:7比例分配。去年,基地销售肉兔15.7万只,年产值近1200万元。
编辑:redcloud
来源: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rednet.cn/content/2018/05/14/706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