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怀化会同县:搬出来的好生活
2019-11-25 10:22:59 字号:

转自中新网-湖南


  中新网湖南新闻11月22日电(通讯员 胡江勇)20日,会同县漠滨侗族苗族乡集镇一扶贫车间内(制衣厂),33岁的张国利娴熟地用缝纫机缝订衣服领扣,忙完手中的活,张国利关上店门,赶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当天,“会同县感党恩,融入新社区培训学校漠滨侗族苗族乡培训班”在漠滨侗族苗族乡进行,乡集中安置区上百名搬迁户欢聚一堂,感党恩,谈变化、谋发展。

  “感谢党的好政策!”杨周云2017年从金塘溪村搬进漠滨集镇集中安置区,之前在外打工,因患严重痛风,险些瘫痪。2013年他回家治病,病好了,虽可以“靠山吃山”,身体不允许,他在大山里干不了重活,失去了收入来源。搬进集中安置区后,帮扶责任人为杨周云在附近学校找了一份保安工作,月收入1600余元,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会同县一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娴熟地缝订衣服领扣。胡江勇摄

  会同县一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娴熟地缝订衣服领扣。胡江勇摄

  2018年,张国利一家搬到漠滨集镇集中安置区,刚开始她还担心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在管委会帮助下,张国利结合之前制衣厂打工经验,加之安置区人员集中,有闲置劳动力,她和丈夫商量开了一家制衣厂,丈夫负责销售,她负责生产、管理,家庭实现年收入十万余元,还带动十多户搬迁户就业。如今,张国利一家生活和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孩子在附近中学就读,她一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安置点内,一栋栋高楼排成排,小区绿树成荫,居民生活悠然惬意。孩子们开心地荡着跷跷板,老人们三五成群晒着太阳、聊天,脸上洋溢着笑容。据了解,该安置点共有126户486人,从该镇各村搬到这里。

  “易地扶贫搬迁,最关键的是如何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集中安置区管委会主任杨林说,为帮助搬迁群众在新家“稳得住”,安置区管委会相继配套建设了卫生室、幼儿园、惠民超市、农贸市场,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管委会推荐搬迁户到集镇制衣厂、肉兔、肉牛基地、鞋厂等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上班,解决了100余人就近就业问题。

  漠滨集中安置区是会同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一个缩影。

  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会同县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积极谋划,截至2018年底,该县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9个,共搬迁3234户13326人。

  “搬迁只是手段,发展和致富才是目的。”会同县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致富”,该县多措并举,强化科学安置实现“搬得出”,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住得好”,强化宜居宜业实现“可发展”。全县49个集中安置点周边配备卫生院(室),搬迁家庭签约医生覆盖率100%;“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产业帮扶、“扶贫车间”、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让搬迁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六个一”当家产业,全县发展“六个一”产业搬迁对象2738户11309人,覆盖率达84.8%;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安置点门店、摊位等固定资产,将收益全用于搬迁户后续帮扶;委托帮扶搬迁对象1937户8014人,让搬迁户就近就业。引导就业致富,引进企业和劳务输出,带动转移就业4448人。会同县制定并通过了《会同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奖补暂行办法》,奖补吸纳搬迁群众就业的经营主体或社会组织,支持搬迁群众开展种养、零售、加工、服务业等自主创业,鼓励集中安置区周边发展特色种养业土地流转,扶持集中安置小区及其周边创办“扶贫车间”,多措并举,让搬迁群众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一批批贫困群众搬出深山,搬进新家园,他们过上了幸福新生活。(完)

编辑:redcloud

来源:中新网-湖南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