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省劳模闫泊兆的故事:为老百姓搞了一回“创新”(一)
2020-12-22 17:46:33 字号:

图片由蓑衣塘水电站提供

劳动模范,与我们似乎“若近若远”。用劳模本人的话说,“我只是做好了我应该做的事”。用记者采访的心得来讲,“劳动模范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长期坚守,将看似平凡的事做到了极致。”从今天起,见习记者小唐向您讲述省级劳模闫泊兆的“平凡”故事。

12月15日,记者来到蓑衣塘水轮泵电站,采访了湖南省劳动模范闫泊兆。

都说手是人的另一张脸,一见面,闫泊兆就用他的“另一张脸”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刺手”。五十岁的他在这座电站风吹日晒三十一年,手在日复一日的设备操作中,干燥粗糙。与闫泊兆干巴巴的手相对应的,是他对工作的热情。

今天的故事让我们回到2018年5月的一件事。

2018年5月下旬,灌区进入用水季节,泵站启动水轮泵抽水灌溉工作,当检修人员把机器由发电切换到水轮泵灌溉模式后,发现渠道出水口始终上不去水。

此时的闫泊兆,已经从一名临时工成长为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在同事和领导心里,他是一个“老实人”。从他身上,可以发现很多“死板”的东西——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命令坚决服从,有什么杂事难事总是一个劲地上。

这次,“老实”的闫泊兆,却突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

“我认为应该改变思路,把叶轮和主轴锥套换成固定连接,把它们之间焊死!”闫泊兆对大家说道。

别人创新都是由“死”变“活”,闫泊兆创新却是由“活”变“死”。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站里的有些设备也渐渐老化,经常出现问题。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闫泊兆一直在思考改进设备的办法。这次出现故障后,闫泊兆带领检修弟兄们找了很久,甚至放弃了休息时间去找,但始终找不到问题所在。设备厂家派专业人员赶来,精细到毫米的测量,依旧无济于事。农田急需灌溉,村民们很着急,大坪村委和村民代表甚至到了检修现场催着要水。

闫泊兆带着生技科副科长李桃在档案室查找资料,又连夜和同事召开技术座谈会分析故障。综合同事们讨论的意见和自己的工作经验,闫泊兆向领导提出了这个大胆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风险很大,如果不成功,整套机器会直接报废。

单位领导有些疑惑了:这小闫怎么突然就那么“大胆”了,甚至还跟咱们“据理力争”?但小闫的为人大家都再清楚不过,他一定有他的“深思熟虑”。最终领导一拍板:“就按小闫说的干!”

事实证明,闫泊兆的“创新”和领导的决定都十分正确。将叶轮和主轴锥套固定后,设备马上恢复正常,汩汩清流及时送到了老百姓的田地里。不仅如此,经过后来进一步的改造,曾经一年需要两三修的水轮泵很少再出过问题。

“深思熟虑?其实也没有,就是为老百姓搞了一回创新!”闫泊兆开玩笑道。随后他又抬了抬头,摸了摸自己的双脸。

“当时老百姓真的急需用水,我们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既然我们有这份职责,那就要尽心尽责。如果再没有水,老百姓当年的收成就一点也没有了,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说起老百姓三个字时,闫泊兆的眼睛有些红了。

谈起自己成为湖南省劳动模范的事,闫泊兆露出来开心的笑。“当时评了省劳模,去省里领奖的时候,心里真的很自豪。我一直尽心尽责做好自己平凡的工作,党和人民也承认了我、肯定了我。”

为老百姓开心,为老百姓担心。这就是平凡的电力工人闫泊兆。

编辑:张艺叶

作者:见习记者 唐家兴

来源:本网讯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