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扎根在大山深处的一棵树。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时光的印记,但他坚韧挺拔、根深叶茂,如”守护神“般呵护着这方山林。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会同县林科所护林员唐自田。
7月27日上午,记者从会同县城出发,经过一小时左右的颠簸后,来到了位于会同县西南方向的地灵乡大坡村白土冲林场。林场建于上世纪80 年代,地处湖南、贵州两省的会同、靖州和天柱“两省三县”交界地带,交通闭塞,人烟罕至。
唐自田和妻子巡山护林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全国劳模、这片林场的护林员——唐自田。
1981 年,会同县决定在白土冲进行杉木良种科研,培育高产杉木原种。当时18 岁的唐自田刚好从学校毕业,听说白土冲培育人造林需要人,什么也没想,就从家里赶了过来。1988年,他更是把新婚不久的妻子也接到了山上,从此把家安在了林场。
“从1981年,到2021年,这一来,就是整整40年。山上条件确实艰苦,当时和我一起来的人都走了,我也没怎么想,咬咬牙就留了下来。”回忆往昔,唐自田不禁感慨万千。
白土冲育林基地条件十分艰苦,唐自田居住的地方长期没有通电,更别说通讯信号,1万多个漆黑夜晚都是靠着煤油灯、松油或蜡烛照明。直到2015年春,山头上安装了太阳能光板供电,才用上了电灯。遇上阴雨天气,太阳能便不能正常供电。
唐自田的工作不仅辛苦,而且枯燥乏味,从家中到林场,两点一线。别人问他是否值得,他只是坦言愧对家人,让妻子和孩子跟着他受了不少苦,亏欠她们的有太多,太多。
唐自田和妻子在劳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无私奉献,哪怕条件再艰苦,生活再困难,路途再遥远,也要坚守、坚持,这里是国家科研林,我应该尽我所能,在这里做出自己的贡献。”唐自田说。
护林背影
40年来,唐自田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工作需要的地方,不言苦,不说累,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期间,他参与完成了白土冲科研基地3700亩杉木子代鉴定科研林、5500余亩杉木速生丰产林的营造和护林育林,以及多项林业科研项目,所管护的基地成为我县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广木”基地。通过试验比较和科学数据分析,基地共选育出杉木全同胞优良家系26个,半同胞优良家系52个,优良无性系54个,这些品系增产效果达30%至57%。目前,基地面积2600亩,杉木蓄积6万余立方米,其中杉木无节良材基地亩平40株、蓄积30余立方米,多次被选定为全国、全省、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的参观基地。
2015年,唐自田参与建设的杉木良种基地被国家林业局良种基地考核组认定达到了理想的种子园建设模式,是全国良种基地的典范和标杆。
唐自田40年如一日扎根白土冲林场巡查守护,基地无一起森林火灾和重大林政案件发生,为我县杉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示范基地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创造了基地自建立以来无一起火灾的奇迹,唐自田被誉为科研基地“守护神”。他本人于2005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唐自田工作,妻子是得力助手
“看着一棵棵自己亲手栽的树苗越长越大,就像自己的孩子,就舍不得走了。”当我们问到今后的打算时,唐自田说,“几十年都过去了,熟悉了这里的沟沟坎坎,喜欢山上的一草一木,我愿意坚守在白土冲科研基地,为林业奉献一辈子。”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王俊林
编辑:甄叙斐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wap.rednet.cn/content/2021/07/27/9707175.html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