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就找杨书记,有杨书记给我们处理问题,我们大家都放心,都信服。”说起漠滨村的“杨书记”,村民们都满是赞许。
都说“万事和为贵,有礼让三分。”在会同县漠滨村,“杨书记”是一位出了名的“和气书记”。自从他到任以来,为漠滨移民工作、打造特色移民和少数民族乡镇、化解矛盾纠纷用心用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赞誉,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他,就是漠滨侗族苗族乡漠滨村党总支书记杨邦有。
漠滨村地处会同县西北部,位于渠水河和清水河的交汇点上,东邻洪江市托口镇阳岫村,西邻贵州省天柱县瓮洞镇、芷江县碧涌镇。境内苗、侗、汉等多民族聚居,由于生活环境交错,漠滨村和相邻村的群众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因此,调解好当地群众间的矛盾,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也关系到村里的发展。
杨邦有有着二十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他深知基层群众矛盾就如同隐火,最需及时化解。当选漠滨村党总支书记后,他不忘初心,经常深入群众家里走访了解,争取把群众间的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由于他的细心和耐心,漠滨村的基层群众矛盾明显减少,杨邦有也越来越受到漠滨村群众的信任。大家有矛盾发生时会主动来找他,接受他的调解,只要有杨邦有出面,大家就觉得有了“主心骨”、吃下了“定心丸”。
漠滨村十组村民杨某和贵州省金紫村六组潘某,经人介绍相识相恋,两人本要结婚,杨某也已按当地风俗将彩礼提前交付给了潘某一家,但两人的婚事最终未成,双方的亲属为彩礼退还问题产生了纠纷,协商多次未果,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杨邦有得知此事后,与村干部一起多次来到双方家中,和双方的亲戚交流沟通,经过多次耐心调解,双方最终就彩礼退还问题达成协议,成功“化干戈为玉帛”。
“杨书记为人好,工作负责,帮我们村民群众解决了好些矛盾。”漠滨村村民张秀云说。
“在调解群众矛盾时要同时为双方或多方考虑,抓住矛盾各方的争议点和利益点,不过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有时候我们深夜都要到户上做调解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尽量做到小小的矛盾不出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杨邦有说。
真心换来真情,真情温暖人心。在杨邦有等人的努力下,漠滨村幸福和谐,各族群众团结奋进,村民们都甩开臂膀,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建温馨秀美家园而鼓足劲头加油干。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唐家兴
编辑:毛羽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huitong-wap.rednet.cn/content/2021/11/24/10450634.html
热门评论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