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黄爱民:众人划桨,推动官舟致富“船”
2021-12-23 15:07:14 字号:

1.jpg

在团河镇官舟村村民黄爱民身上,既有鸿鹄般不息的壮志,又有根植于心底的浓浓“乡愁”。1992年,十八岁的他带着农家子弟报国的初心参军入伍,在艰苦的青藏线服役14年。2015年转业,脱下军装的他放弃了在省会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

当选怀化市人大代表后,黄爱民经常来到村中一些种植、养殖户的家中,搜集他们关于家乡农产品品牌打造的意见。在即将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黄爱民希望为产业发展,尤其是如何发挥特色品牌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宝贵作用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2.jpg

这些年来,黄爱民通过不断的拼搏,返乡创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光回到2015年,当时没有多少人觉得黄爱民回乡创业的选择是明智的,包括他的父母。在农村,老一辈的人都盼望着儿孙们走出大山,他却偏要往山里走。黄爱民最终说服了自己的亲人,并以自主择业安置费和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怀化鹰嘴界方舟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坚定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3.jpg

“我觉得人要有自己的追求,我是从家乡出去的,我觉得回报我自己的家乡,包括回来建设我自己的家乡比我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黄爱民的这番话,体现了一个淳朴农民的初心。

早在入伍之前,黄爱民就有过养殖十几头黑花猪的经验,成为一名“新农人”后,他选择了乌骨鸡、黑花猪、肉牛等进行养殖。通过埋头苦干,2016年初,黄爱民的养殖业初具规模,尤其是待出栏的3000多头乌骨鸡,让他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当时我那个第一批3000多只雪峰乌骨鸡出栏的时候自己心里真的有点小激动,这些鸡不仅生态环保,而且长得十分漂亮。我觉得从它们身上看见了自己事业成功的曙光。”黄爱民笑着说。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是一路平坦。由于缺乏营销方面的经验,产品的销路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危急之时,他昔日的战友伸出了援手,大家一起为他的产品寻找销路,帮他度过了危机。

对于战友们的雪中送炭,黄爱民十分感动,也让他对于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认识。“2017年我们战友聚会的时候谈到了乡村振兴这块,我觉得我们退役军人一定要发挥我们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就像我们在部队一样,共同一起来团结战斗,把我们这个乡村振兴的重担承担起来。”黄爱民说道。

这次经历让黄爱民意识到,产品“销路”是养殖产业的命脉,他觉得与其苦苦寻找销路不如自己创造销路。2017年5月,黄爱民在长沙的餐饮店开业,把村里养殖的生态食材直接变成美味佳肴。为了寻找更好的“家乡味道”,他从一个店老板变成了跑腿小二,来到村里许多老一辈的人家里取经,掌握了“古法炕腊肉”等家乡美食的制作要领,餐饮店很快赢得了口碑。通过产销联合作战,黄爱民的资金流转日益畅通。此时的他一边在餐桌上精益求精,一边带动更多官舟村村民发展特色养殖,形成规模优势。

5.jpg

作为“过来人”,黄爱民深知乡亲们创业的不易,因此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尽可能地为乡亲们创业提供帮助,在他们起步时扶上一把,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他希望能够众人划桨,共同推进官舟村的“产业大船”在致富路上不断前行。

“在我们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得到了黄爱民大哥全方位的帮助,他给我出谋划策、给我的产品介绍销路,好像是他自己在创业一样,让我真的非常感动,也坚定了和乡亲们一起把家乡产业做起来的信心。”官舟村的红提种植户于小莲感激地说道。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黄爱民公司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村里的乌骨鸡一年可以出栏五万羽,长沙的餐饮店从一家变为三家,年营业额达到3000万元。

有了充足的资金后,黄爱民加快了拉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步伐。2018年,黄爱民投入300多万资金,流转村里270亩土地发展罗汉果种植等产业,仅在吉朗村,就直接帮扶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259人增收脱贫。

除了为家乡产业发展尽心尽力外,家乡的教育也是黄爱民的关注。他心中一直深深牵挂着村里的留守儿童。早在2015年回乡时,他就和本村几位热心乡贤一起创办了官舟学堂,利用周末的时间,为村里的孩子免费进行艺术辅导,让留守儿童也能够全面发展。这些年来,他不断为学堂提供资金支持,并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寻找优秀老师。

4.jpg

黄爱民一直坚信,要根本改变家乡的面貌,最终还是要靠教育。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家乡乡亲们的致富之路会越来越宽广,农村的孩子们也会越来越出息。

如今的官舟就如同一艘“产业大船”,在黄爱民等优秀创业者的推动下,这艘大船将乘载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致富路上扬帆远航。

来源:会同新闻网

作者:唐家兴

编辑:毛羽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会同融媒,参与评论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